铿锵玫瑰绽放西安环保
发布时间:2013-03-26

——记2012年度中化集团劳动模范杨会娥


她 从清华园走出,被誉为中化近代环保化工(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西安环保)的铿锵玫瑰;作为第三代制冷剂HFC-134a课题组主要研究人员之一,她 始终站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努力将HFC-134a从实验室推向产业化,成为中化集团氟化工板块的重要奠基者之一。在不断追求核心技术(氟化催化剂)进步 的同时,她积极开拓HFC-125、第四代制冷剂等新型替代品领域。从当初单一的催化剂技术发展到如今系列催化剂,在打破国际技术封锁的同时奠定了中化蓝 天在国内氟化工领跑者的地位。


艰辛历程,成就中化化工梦

从1993年走出校园的一刻起,杨会娥便与氟化工、催化剂结下了不解之缘。这之后的20余年里,她从没有离开过氟化工研发一线。

最 初的HFC-134a项目小试开发在国外技术封锁、国内基础薄弱的形势下,自主开发的难度众所周知。杨会娥不仅挑起了该项目技术核心氟化催化剂开发的重 担,而且还努力调动其他同事的积极性。“当时的科研环境既紧张又轻松,没有人在意待遇和加班,所有人只有一个心思,就是出成果。” 西安环保总经理陈蜀康回忆说,那时候的项目组的同事吃住在实验室,而作为一名女性,杨会娥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性别提出额外要求。这种坚韧不拔的精神,为 HFC-134a产业化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也正是这种精神,一直激励着西安环保一代又一代的科研人员。


应对挑战,创造骄人业绩

在杨会娥看来,“只有不断挑战、才能持续超越”。1997、2003、2009对她来说是职业生涯中最具挑战的年份。

1997 年,随着西安环保HFC-134a项目在西安破土动工,挑战拉开了序幕。由于放大效应的影响,小试催化剂活性周期短、寿命短的弊端越来越明显。恰在此时, 外部环境也并不乐观。首当其冲的是资金问题,在为保证项目资金的前提下,当时的公司中层以上的关键岗位数月没有发过工资,这对于科研工作者的压力不言而 喻,但他们那种永不服输的信念征服了一个又一个难关。就像杨会娥自己回忆的那样“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会失败”。

2003年和2009年又是催 化剂更新换代的关键年份,由于技术的逐渐成熟及科研条件的不断完善,研发工作的开展相对而言要顺利的多,但杨会娥身上的担子却一点也没有减轻。因为杨会娥 认为,催化剂每一次的进步都预示着下一次的进步会更加困难,她不敢松懈,也不能松懈。而这种不断追求卓越的作风使她更有了一种超凡的自信气质。


虚怀若谷,时刻保持危机

如 今的杨会娥已是氟化工业内的知名专家,但她与年轻的科研人员交流时总是表现出一种谦和的态度,用她的话说就是“每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之处,我们不能因为 一点点成绩就把自己当专家”。正是她的这种虚怀若谷的工作态度,不断感染着西安环保年轻的研发人员,并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影响深远。

面对取得的成绩,杨会娥却还是那句话,“我不敢松懈!”在她的心中,中化蓝天氟化工时刻面临着挑战,时时刻刻鞭策着我们必须不断进步与超越。我们有理由相信,在杨会娥的带领下,中化蓝天氟碳事业部研发和技术中心将不断创出喜人的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