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2012年度中化集团先进工作者陈忠民
自1988年参加工作以来,陈忠民便与中化蓝天结下了不解之缘,25年如一日,在平凡的岗位上,他为氟化工事业默默奉献着自己的热情与汗水。
破茧成蝶,从临时工到厂长
1988 年10月,陈忠民以第一批临时工的身份来到浙江省化工研究院实验一厂工作,在HCFC-22、H1301等车间做操作工。很快,他从门外汉迅速成为了厂里 的生产技术骨干。1997年,他调到合资公司金华华森化工有限公司HFC-227车间担任车间主任,其时,R227产品产量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从5吨 /月提高到了50吨/月。
陈忠民的学历并不高,但他刻苦努力、勤奋好学,广泛地汲取行业的精华技术。他先后担任操作工、车间主任、部门副 经理和厂长等职位。职位不断晋升,但他依旧谦虚敬慎,他经常说:不管在什么样的岗位,必须得认真工作;职位提升了,更不能有负领导对我的信任。不管是曾经 的车间主任还是现在的氟精细厂厂长,办公室里几乎看不到他的身影,他总是待在一线车间,认真研究,寻找任何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蛛丝马迹。
无怨无悔,三氟产业缔造者
公 司在三氟产业今天的地位与陈忠民无怨无悔的付出息息相关。自2002年担任TFA车间管理以来,陈忠民逐步推进三氟乙酸的技改和产业壮大,从当初 20t/a的产能,到2006年200t/a,2009年千吨级TFA及系列产品的投产,再到目前正在进行6000t/aTFA的扩产,他尝尽期间的酸甜 苦辣。陈忠民还以三氟乙酸的单个产品为中心,开发下游系列产品的新工艺路线,不断壮大和完善三氟系列产业链,现如今已发展成为拥有7个产品的产业链,为公 司的长远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力量。
2009年千吨级TFA扩产的过程中,由于市场的需求十分紧迫,新车间在建过程中仍要保持原车间的生产 能力,此时身为车间主任和项目组主要成员的陈忠民肩负着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既要全程指导、监督新车间的建设工作,又要稳抓原车间的生产与安全。安装期间 正值炎热的夏天,白天在现场你总能找到陈忠民的身影,不畏炎热酷暑,下班后还要精心安排明天的生产、安装任务。不仅如此,陈忠民还不断查阅资料优化项目建 设,挑灯夜战成了家常便饭,有时竟然发现一觉醒来,手里还拿着书。然而,有再坚强的身体,也没有铁打的身体。在项目建设即将结束8月的一天早上,陈忠民发 现自己抗不住了,咳嗽的唾沫中夹杂着一丝丝的红迹,眼睛也仿佛被胶水粘上了似的难以睁开,眼前的一切开始变得模糊。医院检查后,本应静养的他,却毅然选择 回到工作岗位,编写新车间的试生产相关材料。看到他疲倦的身体,公司同事、家人都在说服他回去休息。“我不能离开,不能因为我一个人落下工作,让公司受损 失。”陈忠民坚定地说。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当年千吨级TFA提前、超额完成了扩产任务。
如今面临再次扩产,陈忠民势必将一如既往、恪尽职守、保质保量的完成计划。
以身先行,管理提升日见成效
多 年来,陈忠民注重员工培养发展,亲自编写车间内部培训教材,对新、老员工进行学习教育,查找问题,编写改善措施,使得车间的现场管理水平大幅攀升,为基地 创造标兵车间。他还组织成立工艺、设备、安全三人点对点服务小组,使得车间在工艺技改、大修方案、安全建设等工作的开展起到了阶梯式高效推动的作用,效率 和执行力度有了质的上升。不仅如此,陈忠民率先提出了车间仓库资源整合管理办法,使得二级仓库库存明显降低,并有效减少了因采购周期时间长而导致的非正常 停车事件发生率。他提出的强化设备管理措施,如设备周报、设备月度例会及车间合作办法,提高了厂区设备管理整体水平。
陈忠民一直来永葆激情,不懈追求,力争在每一个岗位上都做到最好。虽饱尝了磨难、挫折和失败,但也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在岗期间,曾获得2009年度浙江省化学工业科学技术三等奖、中化蓝天集团劳动模范称号和中化蓝天集团金鹰奖提名等多项荣誉。